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传统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中国戏曲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参与到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中,也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标识。而在众多曲艺中京剧无疑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感谢@搜狐观剧团组织的京剧《挡马》《乌盆记》带来的震撼体验,被中国国粹表演艺术家专业细腻的演绎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感动了!
就个人认知而言,戏剧是比电影和电视剧“风险性”更大的艺术表演形式,同时也是最考验演员专业度和控场能力,以及对于艺术表现性形式精髓的感悟和个人提炼能力的综合素质的考量。
就戏剧而言,演员在舞台上进行精彩的表演时,观众通过演员直观的表演感受到的喜怒哀乐来表达他们对演员表演的认同,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现场及时性的双向交流特点。掌声、欢呼、叫好都是能够立马反馈给演员的。就比如本次观影过程中,看到精彩之处,就会不自觉拍手叫好;而影视表演过程中则体现出观演分离的特点,演员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表演是可以N机修正的,这相对戏剧的一次成败来说难度细说小了很多。
还有一个让我佩服的是戏剧演员在台上,仅凭一个空旷的空间,完全凭借精湛的演技和绝美的唱词就能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很足,画面很完满的感觉。如《挡马》中杨八妹在店家观看墙壁上的画作时,栩栩如生的带着观众看了一遍各种各样的画作,那种画面感是扑面而来的,仿佛我们置身其中。
不经感慨戏剧演员那种“旁若无人”又“身临其境”的丝滑的表现,也叹服于演员对人物性格的拿捏,一个眼神、一个转身、每一个动作都做到逼真不敷衍,即使是小人物,对于人物形象的表演也是活灵活现。我们感动于演员对专业的敬畏和对舞台的热爱,所以即使是退场的过程也是完美的退场,丝毫没有因为这这一幕已经结束就有大功告成的感觉,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秩序感和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同时,因为戏曲的学习要求是非常严格严谨的,从手眼身法步到唱念坐打,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是有故事细节的,更重要的是戏曲身段对学生形体、形象和艺术形态到个人素养的体现具有决定性的要求。戏曲可以说是人文的一种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和教育一门艺术。
在中国戏剧史上,女性角色一直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价值,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戏剧内容的丰富,女性形象价值感也在不断丰盈。如:春秋战国时期,女性形象体现出的是英勇、含蓄宽容等品质,传承的是同时期女性的气节和雅量;唐宋时期,女性在戏曲中更多体现的是温柔、优雅、善解人意以及高尚的节操等,当时社会文化提倡“仙清风自若”;而到了明清时期,女性形象则更多的体现出了侠义和如男子般坚强的意志,传承了义勇当先的价值观。
一如《挡马》中杨八妹的形象,即是智勇双全上阵杀敌的女将光辉形象,她们充满着金戈铁马,舞刀弄枪,保家卫国,剪除奸佞的英勇气概,同时又透着女性天生带有的灵气、柔美和善解人意的特质,通过演员巧妙的结合和精湛的表演,我们看到了一个饱满的、富有生机、充满思想的女性形象。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女性形象在戏曲中的形象也在不断丰满、多元,表现出的融合性和多元化,也让戏里戏外的女性形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的唯一存活体,葆有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之一《西厢记》(与《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其舞台综合性发展到精淳的地步,其美学原则使之成为人类写意型艺术的典型代表,得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因有戏曲而丰富、而完满、而骄傲。
在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中,戏曲一直在孕育、变化和茁长。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后期,戏曲活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方式,戏曲成为当时极其繁盛的士大夫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它因此也成为社会民众最为倾心与瞩目的艺术样式。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是全民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宫廷到文苑到市井到乡村一致爱好的对象,那就是戏曲。戏曲因此在它的肌体中挟带了中国文化的众量因子,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了解戏曲。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和民族创造智慧的重要源泉。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许多显赫一时、喧嚣一时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归于沉寂,惟有文化,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长留世间。
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牢固根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关系到民族文化传统的赓续和民族身份的记忆,保护传承这份遗产是中华儿女的职责。我们只有将戏曲艺术与中国历史、社会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高度,才会对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产生应有的认识。中华戏曲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
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戏曲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并且不断挖掘文化的内核,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并且将之发扬光大。
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对于戏词不熟的人,很容易接不上,不同于通俗影视作品,带着耳朵或者带着眼睛就可以,戏曲是需要我们调动五官沉浸其中的,走神更是不可以的。同时由于戏剧演员在台上直观的面对观众,这种及时的情感互动性是很强的,彼时,观众不单单是观众,也是剧中人。传统乐器的协奏、起承转合优美的唱词、曼妙轻盈的动作、丰富有内涵的表演,眉目间尽显风韵。霎那间,穿越般带你重走戏中事,你是局外人亦是曲中人,这或许就是戏曲能给你独有的享受!
没有受众面就没不好推广,没有推广就没有关注,没有关注就没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没有新鲜血液就很难创新,不创新受众群体就会越来越小。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粹也在与时俱进的丰富唱词的内容:如《乌盆记》中张别古向包拯开口要更多钱的时候,包拯的戏词为:“我有脱不了手的股票”张别古听到转身就跑,即是在原有人物形象及台词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下社会现实,不免引得观众哄堂大笑。戏曲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精粹,戏曲的传播和发扬是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参的。弘扬传统文化,品味戏曲人生!
北宋真宗年间,辽国南侵,时杨业已死,佘太君主军,随命杨八姐春花,女扮男装,潜伏辽国密察敌情。完命返国,途径村店,被店主焦光普拦马邀入店中,光普原为宋将,交战兵败,流落北地,变名姓,隐乡间,开酒店为生。深念故国,久欲逃归,只是无有腰牌,难以过关。八姐入店,光普见其身带腰牌,于是顿生盗窃之心,其意为八姐窥破,遂至动手格斗起来。光普以为八姐不似辽国之将,格斗中几经探询,互相始吐实情,此时追赶八姐之辽将也已至店,八姐与光普乃合力杀死辽将,缴获令箭一支,二人相偕过关回国的事件。
“叹人生世间名利牵,抛父母撇妻子离故园。道旁美景懒得看,披星戴月奔家园。”
苏州人氏刘世昌一日骑驴回家,因为行李沉重,便在沿途的赵大家中借宿。未料赵大夫妇见财起意,将刘世昌杀死,夺走了刘世昌的资财。又将刘世昌的血肉混在乌泥中烧成了一个乌盆。刘世昌因为思念家中的妻儿老母,其魂魄不肯离去,便附在了乌盆之中。
他日,一个叫做张三的老头(绰号“别古”)因记得赵大四年前尚欠其400文的柴钱,便前去赵大家中讨债,讨回欠款后,又向赵大要了一个“黢黑”的乌盆作为利息。不想在回到家中,“乌盆”向“别古”述说其了他被害的遭遇,并央求“别古”带他到包公处鸣冤。“别古”带着乌盆到了包公处鸣冤,包公随即把赵大夫妇传唤到堂,分开审讯。包公先使诈术,让刁氏相信其夫赵大已经认罪,并说全是刁氏的主意。刁氏怒其丈夫无情义,便向包公承言了所有罪状,并把赃款的余额如数上缴。包公再将赵大唤来与刁氏当堂对质。不料赵大死活不认,包公大怒,命衙役动夹棍,不想赵大经不住大刑,便死在大堂之上。
赵大死后,包公随即把刁氏上交的赃款余额还有赵大的家当变卖折现后的所有钱款一同交与刘氏婆媳。刘氏婆媳因为感激“别古”替丈夫鸣冤,愿为他养老送终。“别古”也受了刘氏魂魄所托,愿照顾其遗孀小孩。最后三人一同回了苏州。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图片来源于梅兰芳大剧院官方,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型线图气割健身休闲器材配件加湿器啮合相位角凯时娱乐人生就是赌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作为演出艺术的戏剧齿轮权重